DSE考生壓力升溫 教育貸款穩握升學主導權

 

2025年香港中學文憑試(DSE)筆試今日開考,全港逾5.5萬名考生踏入考場,人數再創新高。學友社最新調查顯示,考生壓力指數平均達6.90分(10分為極大壓力),較去年微升0.13分,逾八成考生坦言備試期間身心疲累,更有23%受訪者壓力「爆燈」。

升學財務壓力:從隱性焦慮到現實困境

DSE作為香港升學核心指標,不僅考驗學生能力,更牽動家庭財務規劃。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數據,2025年非本地生報考人數突破1萬人,競爭港八大20%的非本地學額。然而,私立院校或海外頂尖學府的學費動輒數十萬港元,加上生活開支,成為許多家庭難以承受之重。

學友社調查發現,考生主要壓力源包括「往後出路」(6.8分)、「溫習時間不足」(6.7分)及「自我期望過高」(6.6分)。但對家長而言,隱藏在升學背後的財務壓力同樣不容忽視:

  1. 突發教育開支:若子女獲海外名校錄取,需短期籌措學費、住宿及簽證費用;

  2. 長期教育儲備不足:部分家庭因早年未規劃教育基金,面對升學機會時進退兩難;

  3. 多元出路成本:即使選擇本地副學士或職業訓練課程,仍可能需額外培訓費用。

     

教育貸款:化解升學焦慮的關鍵策略

面對教育開支壓力,「學費貸款」逐漸成為家庭財務規劃的重要工具。與傳統儲蓄相比,貸款能提供即時資金周轉,讓子女無需因經濟限制放棄理想升學路徑。然而,選擇貸款方案時需注意三大原則:

  1. 靈活性:還款期應配合家庭收入週期,避免加重短期負擔;

  2. 透明度:條款需清晰列明利率、手續費及提前還款安排,減少隱形成本;

  3. 支援性:機構應提供專業財務諮詢,協助家庭評估還款能力與風險。

以香港某虛擬銀行為例,其教育貸款方案允許家長以子女錄取通知書為憑證申請,最快1日批核,還款期最長可達8年,期間可隨資金狀況調整還款額度。此類設計既能緩解短期壓力,亦保留財務彈性。

 

家長的兩難:支持夢想 vs 財務風險

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指出,近七成考生不願與家人討論壓力,而家長亦常陷入「過度期望」與「現實考量」的衝突。

這些情境凸顯「教育投資」與「風險管理」的平衡難題。此時,量身訂製的貸款方案可成為家庭「財務緩衝墊」,將一次性大額支出轉化為可管理的分期償還,同時保留家庭應急儲備金。

 

【推薦】私人貸款:為子女升學護航

在升學與財務的十字路口,以三大核心優勢,助家庭穩握教育主導權:

  1. 升學專屬方案:憑院校錄取信或課程證明即可申請,最高額度涵蓋學費、住宿及相關開支,讓子女專注學業無後顧之憂;

  2. 智能還款設計:首年可選擇「息隨本減」或「先息後本」模式,配合家庭收入波動,例如家長可於子女畢業後才開始償還本金;

  3. 全程專業支援:免費配對財務顧問,協助規劃還款週期與教育基金整合,避免多重借貸風險。

我們深信,教育不應受制於短期資金壓力。無論子女志向是本地專科、海外名校,抑或職業進修,致力以靈活方案,讓每個家庭的升學選擇真正「落地」。

 

DSE不僅是學生的試煉,更是家庭共同成長的契機。面對升學焦慮,與其讓經濟壓力成為夢想的絆腳石,不如善用金融工具轉化挑戰為機遇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樞紐,早已發展出多元貸款方案,關鍵在於及早規劃、理性評估。

申請貸款
DSE考生壓力升溫 教育貸款穩握升學主導權